第46章_宋氏家族全传
龙腾小说 > 宋氏家族全传 > 第46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6章

  二是孔彼时亦是受孙中山先生委托,正在北方做一些秘密的活动,一时还脱不开身。

  1922年春天,却是一个多事之秋。

  当时孙中山为争取皖、奉二系共同对付直系,积极和皖。奉代表联络,以形成孙中山同段棋瑞、张作霖联合对付直系军阀的三角同盟。同年4月28日,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。5月1日,[517z·]张作霖宣布“东三省人民自主,并与西南各省采取一致行动”,共同反对直系军阀。但是时隔几天,奉系惨败,张作霖退回东三省。6月4日,张作霖正式宣布就任“东三省保安总司令”,继续整军备战,以图反攻,并表示出“南倾意向”。在此形势下,孙中山致电孔祥熙,秘密指示孔祥熙进入东北,与张作霖、张学良父子接触,力谋加强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政府同奉系的合作关系。

  孔祥熙当即匆匆备了一些重礼,尽快上路了。来到沈阳奉天府,在宽敞豪华的督军府,那位称雄东北觊觎全国的张大元帅,拍着孔祥熙的肩头说:“老朋友了,这回来了就不要走了。白山黑水,任君驰骋哇。”

  孔祥熙笑答道:“谢谢!只是此次行前匆匆,有些事务未曾交待。待我回山西物色好人选,当即北来效力。”

  在沈阳期间,孔祥熙同张作霖进行多次秘密交谈,相互之间取得了一些默契。虽然孔祥熙当时没有留在张作霖的奉天府,但是却给张作霖提供了不少南方革命的重要情况,还一次又一次地向张作霖表露忠诚之心。于是,一贯颐指气使的张作霖在听到孔祥熙虔诚的表白后,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被人觉察的奸笑。

  二人当时各怀心事地相互拉拢,相互吹捧。

  张作霖为了进一步拉拢孔祥熙,在孔祥熙临行前,特意派人送来东北特产的狐裘、人参等贵重礼品。孔祥熙自然先是客套一番,最后还是一件不少地全部收下了。

  孔祥熙返回山西后,同张作霖函电交驰,互通机密,建立了比较紧密的联系。

  1924年1月,孔祥熙接受孙中山的邀请并赶赴广州。

  亲朋再聚,孙中山夫妇热情地接待了他。

  此时,孙中山先生的《建国大纲》刚刚脱稿。孙就拿给孔看,并问他:“你看怎样?”

  “很好。”孔祥熙自然毕恭毕敬。

  孙中山接着说:“恐怕还有些人不大赞成。”

  孔祥熙马上说:“我看是一套很好的救国方法,把它先给我看看可以么?”

  孙中山当即答应了孔祥熙的请求,说:“好的。你拿去仔细再看看吧。”

  过了几天,孔祥熙又对孙中山说:“应该把《建国大纲》宣传一下,现在国家情形如此黑暗,大家都嚷着没有办法,我想把总理的《建国大纲》,拿到各地去宣传。让大家知道,对于救国治国已经有了整个的办法,岂不好吗?再者我还想拿去给冯焕章先生看看,因为要想革命成功,非全国一致努力不可。北方人士因历年受种种压迫,对于革命思想,不及南方发达,对于总理三民主义救国办法,更认识不甚清楚。我受了总理的命,在北方秘密工作。这几年来,很注意军人中有革命思想的人,冯先生要算一位。他既是我的好朋友,又在北方,且他的军队纪律亦好,战斗力也强。不过他对革命虽具热心但常说没有好办法拿出,我去跟他研究研究,也许能够得到他的赞同,不就可以增进他的奋斗精神吗?”

  孙中山听罢,同意了孔祥熙的意见。

  于是,孔祥熙就由广州到上海,在中华书局印了3万本《建国大纲》,然后北上,在北京南苑同冯玉祥会面。

  冯玉祥当年即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,字焕章。祖籍安徽巢县,1882年出生于河北青县兴集镇。其父为下级军官,家境清贫。自小失学,很早就走上了吃粮当兵的道路。1910年任北洋陆军管带(营长)。辛亥革命前夕,冯玉祥受同盟会的影响,与王金铭、施从云、郑金声等人在军官中组织“武学研究会”,以“求知”为名,秘密联络同志,准备起事。武昌起义爆发后,“武学研究会”的青年军官也于当年12月31日在滦州举兵响应,并推冯为参谋长。起义很快失败,冯被拘捕,并被押解回保定家乡。1912年以后,冯玉祥又被重新起用,先后任北洋陆军团长、第十六混成旅旅长、第十一师师长。陆军检阅使等职。

  冯玉祥1918年至1920年驻兵湖南常德期间,已和孙中山方面的人士有所来往,并初步读到了孙中山的著作,他对孙中山十分佩服。在孙中山的影响下,冯部和广东革命政府的军队结为“友军”,互不攻击。1920年夏,当冯部由常德北撤驻于武汉附近的湛家肥时,冯玉祥曾致信孙中山,述说他对孙的敬仰之情,信中说:“中国已濒于危亡,真正救国,只先生一人。……现下虽厄于环境,但精神上之结合固有日矣。”并表示“今欲追随,乞多指示。”随后,孙中山派徐谦、钮永建带着他的信到汉口见冯玉祥,希望冯“能够一致从事革命工作”,使冯“很是兴奋感激”。1923年2月,马伯援奉孙中山命到北京访冯,冯玉祥亦表示要与国民党人保持往来。

  由于冯玉祥已有倾向广东革命势力的初步思想基础,因此孔祥熙到南苑后,在一次宴席上他便开门见山地问冯玉祥:“你在北方怎么样?”

  冯玉祥苦笑着说:“我不说,庸之见还不明白吗?”

  孔祥熙又问:“你有没有办法?”

  冯玉祥摇摇头说:“在当今这样局势之下,如何能有好办法呢?”

  孔祥熙马上接着说:“你没有办法,我这里眼下却有很好的办法。”

  说完,孔祥熙同冯玉祥走进一间密室,孔祥熙拿出孙中山手书的《建国大纲》说:“总理把他手写的这份送给你,并问你有何意见、有何需要增减之处。”

  孔祥熙走后,冯玉祥将那份孙中山先生手书的《建国大纲》细细地读了两遍,当即他觉得:“太好了,太完全了!”他在心里涌起了一种兴奋和钦慕之情。

  显然,1920年以来孙中山和国民党人对冯玉祥的影响逐渐加强,使冯逐渐倾向广东革命。这是后来冯玉祥发动“北京政变”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。

  第六章巨人殒殁

  1.爱一个人真难

  在太平洋那蔚蓝色的大海波涛上面,阳光热烈地洒在洋面,泛起一派耀眼的亮光。此时,一艘巨大的远洋客轮,航行在辽阔的大洋之中,朝着东方,朝着那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,急急驶来……

  这是1917年灼热的夏季。

  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航行,宋子文终于抵达了祖国的上海。5年前,他就是由上海港登船启程前往美国求学的。斗转星移日月如梭,一晃5年过去了。此刻,宋子文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的显赫身份,归返自己的祖国了。说来5载春秋虽不算太长,但宋子文毕竟在这段时间内增长了许多知识,因而也增长了许多的力量。如今游子学成归来,宋子文站在船舷旁望着上海码头上那一片欢迎的人群,心中禁不住一阵踌躇满志的激情涌了上来。是啊,终于回来了,终于可以报效祖国了!宋子文心里激动地想着。

  在上海港,宋耀如夫妇深情地迎接了他们的海外游子。曾几何时,时空把他们隔开,而如今时空又让他们团聚。一时间,亲热的话语说不完,拥抱的双手不忍离去。直到海关的钟声响起,他们一家人才驱车驶回温暖的家中。

  此时是1917年,国内的形势已有所缓和。

 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大本营,亦已由日本转移到国内;宋家的人也早结束了流亡日本的生涯。此前,在全国一片的讨袁声中,袁世凯那个窃国大盗,已在国人的唾骂声中一命呜呼。当时许多人认为,袁贼已死,今后天下太平。而宋耀如当时却自有主见,他对形势并不乐观;并且他主张为恢复约法应继续斗争,并积极协助孙中山先生起草了《规复约法宣言》。

  尽管当时形势依旧十分险恶,革命前途仍很茫然;但是宋子文的学成归国,毕竟为宋家增添了不小的亮色。当天晚餐,妈咪让仆人多做了几个菜,并加了法国白兰地酒,以示对大儿子归来的由衷欢迎。一时全家人围着餐桌,谈笑风声,尽享天伦之乐。

  “爸爸,我的工作……”宋子文没吃几口便急着问道。

  “子文,本来我想让你留在身边,统管财务。这也是我送你留学的初衷,大概你也知道。”说到这里,宋耀如禁不住叹了一口气:“可形势不由人啊!国家已成这个样子--军阀大战,烽火连天,不消说搞经济啊,长此下去就连性命也难保全。自古国乱则民不安。眼下,爸爸已经与孙中山先生绑在一起了,以兴国立邦为旨,要铲除军阀割据,实现天下大同。可是这条路还很长啊!所以关于你的工作一事,我已考虑很久了。眼下有朋友的推荐,准备让你先去汉冶萍公司。这是个大公司,在国内外声誉很高,专门经营煤矿、铁矿和钢铁厂,但它目前的日子也不好过。希望你能进去,发挥才能帮助他们把公司搞好。起码把财务理顺,争取早点做出些成绩来,也让爸爸看看。”

  “爸爸,我听您的安排。”宋子文显得有些激动地表示道。

  “不过,那位盛总裁眼下还没有给我最后回信。我们是多年的至交了,我相信他会给面子的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t6.cc。龙腾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lt6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